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与旅游业将有越来越多的融合发展。文化旅游不仅有助于保护和开发各民族各地方的特色文化,丰富和完善旅游产品的内涵及价值,还有助于促进地区经济结构的转型与发展。因此,文化旅游已成为推动我国旅游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尽管疫情仍是当前国内旅游业所面临的最大的不确定性因素,但各地持续推动旅游业复苏的趋势不可逆转。疫情给乡村发展带来“危机”的同时,也存在着“契机”,这种旅游模式的转变,将在未来倒逼乡村旅游在产品供给、生态环境和管理机制上的改革创新。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旅游简称为文旅,定义是指通过旅游实现感知、了解、体察人类文化具体内容之目的的行为过程。泛指以鉴赏异国异地传统文化、追寻文化名人遗踪或参加当地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为目的的旅游。寻求文化享受已成为当前旅游者的一种风尚。
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犹如一粒种子,这样的创新生态为它提供了丰沃的土壤。文化旅游产业是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学术界和一些省市政府部门对文化旅游产业的认识存在泛化现象,许多人把旅游业主体都作为文化产业的组成部分,包括旅游交通企业、旅游住宿企业、纯自然的观光型景区等。真正的文化旅游产业主要是由人文旅游资源所开发出来的旅游产业,是为满足人们的文化旅游消费需求而产生的一部分旅游产业。它的目的就是提高人们的旅游活动质量。文化旅游的核心是创意。特别强调“创造一种文化符号,然后销售这种文化和文化符号”,并强调文化旅游的“文化”是一种生活形态,“产业”是一种生产行销模式,两者的连接点就是“创意”。因此,文化旅游可以理解为“蕴含人为因素创造的生活文化的创意产业”。
据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2-2027年中国文化旅游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策略预测报告》分析
旅游产业化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驱动、是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市抓住发展机遇、推动文化产业千亿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期。“十四五”时期,文化产业营业收入规模保持两位数增长,力争到2025年末年度营业收入达到2500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到7%左右。产业体系更加完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供给质量显著提升,布局体系更加完善。
随着全民健身、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文化、体育、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成为必然趋势。文旅融合应在细节处打磨,不仅是区域发展规划的制定,也包含了历史遗迹标识的设置,从细节入手营造城市文化氛围,吸引游客和投资者,更能彰显一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传递历史文化信息,有利于促进区域文化和产业的发展,提高市民保护和传播历史文化的责任感。
从未来市场需求来看,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消费能力越来越强,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国民整体知识水平在不断提升,在这种大环境下,文化旅游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需要,并且在旅游的频次上也在不断增长。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文化也引起了国外游客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选择中国文化旅游景区参观游玩。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 、教育部、 自然资源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乡村振兴局、 国家开发银行发布《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文化引领、产业带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统筹优秀传统乡土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充分发挥文化赋能作用,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
到2025年,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有效机制基本建立,推出若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典型范例。地方各级文化和旅游、教育、自然资源、农业农村、乡村振兴部门和国家开发银行各级机构要按照本意见要求,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在当地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加强部门协同,协调各方力量,统筹各类资源,加大支持力度,扎实推进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工作。
欲了解更多行业具体详情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2-2027年中国文化旅游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策略预测报告》。